2017年9月18日-20日,ICIP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于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媒體實驗室鄭喆坤教授和其指導的碩士生王亦瑋、岑苗斌和陳寶亮參加了此次會議。
圖像處理國際會議自舉辦以來,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圖像和視頻處理的領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本次大會的主題主要涉及:圖片/視頻編碼和傳輸;圖片/視頻編處理;圖像形成;圖像掃描,顯示和打印;圖像/視頻存儲,檢索和驗證等方面。會議主要通過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小組報告和論文張貼等形式展示國際圖像處理的成果。參加本次圖像處理國際會議的專家學者都是在圖像處理方面做出研究成果的人,他們來自世界的不同地區與國家,如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臺灣、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日本、韓國、新加坡等。
在本次會議上,王亦瑋同學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題為《Interaction-free Hand Segmentation Using Kinect Camera》的Poster,主要內容是:實現了手形分割的自由交互新方式。鄭喆坤教授,作了題為《Naturalness-Preserved Tone Mapping in Images Based on Perceptual Quantization》的Poster,主要內容是:基于人眼感知的圖像增強技術。岑苗斌同學,作了題為《COMP-LOP: COMPLEX FORM OF LOCAL ORIENTATION PLANE FOR OBJECT TRACKING》的Oral,主要內容是:提出一種新的特征因子應用于目標跟蹤中。陳寶亮同學,作了題為《Variational Fusion of Time-of-Flight and Stereo Data Using Edge Selective Joint Filtering》的Oral,主要內容是融合TOF和雙目相機進行超分辨重建,獲得一副高分辨的高質量的深度圖像。
通過參加這次圖像處理國際會議,我收獲與體會很大,主要體現的以下幾個方面: 1. 了解圖像處理的前沿研究成果。會議論文都圍繞著圖像處理的主題,展示了新的研究結果,包括對以前圖像處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放法,有的是對圖像處理中出現的新問題的研究,有的是對圖像在其他領域中應用的探討。通過參加此會議,可以最先了解圖像處理研究的發展方向,更便于自己研究內容的更新和課題的深入研究。 2. 認識國內外知名學者。通過參加此會議,認識了國內外很多圖像處理方面的知名學者,國內的包括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吉林大學,臺灣國立大學的教授等;國外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維多利亞大學等教授。通過與他們交談,了解到他們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了解了如何做好科學研究,明白了任何名人專家都是通過努力拼搏、善于抓住機遇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3. 加強合作與交流。參會此次會議的老師同學來自世界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大家希望能夠借此會議加強交流與合作。在整個會議過程中,大家主動交流,探討問題,尋找方法等。參會期間,我與許多國內外老師與學生之間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便于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最后,非常感謝學校提供給我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資助,感謝我的導師對我的資助和幫助,使我有機會參加此國際會議。通過參加這次會議,我認識了很多國內外的朋友,了解了圖像處理前沿的學術思想,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對自己日后繼續進行科學研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