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家禮 教授、博導 |
|
韓香娥 教授、理學博士、博導 |
朱滿座 教授(在讀博士)
|
王新穩 副教授(在讀博士) |
盧智遠 副教授
|
郭宏福 高級工程師、碩士 |
張媛媛 工程師、碩士
|
馬 超 高級工程師 |
張 玉 講師、博士 |
李 平 助教(在讀博士)
|
徐 樂 助 教(在讀博士) |
|
本課程組包括我校電子工程學院、理學院和機電工程學院承擔電磁場理論、電磁場與電磁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主要骨干教師。具有合理、優化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是一支勇于奉獻、積極上進、團結穩定、充滿活力、責任感強、教學經歷豐富的教學隊伍。
1)教學隊伍的每位成員都長期從事"電磁場與電磁波"、"電磁場理論"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教學和實驗工作,各人除在電磁場理論、微波技術、天線理論和工程數學上有較深的鉆研外,還在以電磁場理論為基礎的相關領域開展著教學和科研工作。課程組成員具有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等多種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通過相互間知識、經驗的交流、融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了互補和向外延伸的可喜現狀:包括電磁兼容、生物電磁學、電磁場數值計算、智能天線、微波技術、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這既有利于將最新知識融入教學之中,又可為開展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2)教學隊伍學歷、學位和職稱層次較高。主講教師8人中,博士后1人,博士2人,碩士4人;實驗教師中碩士2人,學士1人。主講教師中,博導3名;教授6名,副教授2名;實驗教師中高工2名,工程師1名。整體上學位層次較高,教學、科研能力較強,課程組內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教研、教改活躍且已形成良性互動;
3)課程組中50歲以上的老教師3人,45左右的中青年教師6人, 40以下的教師1人,形成了以中年教師為主體的的格局。這種老、中、青相結合且以中青年教師為中堅力量的年齡結構,既可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又使整個隊伍充滿活力和發展后勁;
4)師資配置情況:主講教師和實驗教師是固定的,輔導教師由需完成教學實踐課(學位課)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擔任,輔導工作在主講教師指導下由博(碩)士生完成。在此前提下,主講教師、實驗教師、輔導教師的比例是:5:3:15,輔導/實驗師生比達到1:18。
牛中奇教授、博導 主要承擔電磁場理論、復變函數、生物電磁學概論、生物電磁學和近代生物學基礎等必修課或學位課,具有26年高校教齡。參編《電磁場理論基礎》,
牛中奇、朱滿座、盧智遠、路宏敏,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年1月。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度東方(理論教學)獎教金三等獎;2003年度"華為"研究生獎教金;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建設,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校級),第三人,
2001。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王家禮教授、博導 生于1942年4月30日,1965年12月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微波天線專業。1966年分配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具有40多年的高校教齡,給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主講電磁場理論、微波技術、微波網絡、微波電路理論與分析、電磁兼容、頻率合成技術、現代電子儀器概論、現代測試技術導論等十余門課程。科研工作:先后研究各波段微波放大器和單片集成放大器、微波振蕩器、頻率合成器、相控陣雷達功率分配器、相控陣雷達中的T/R組件、移動通訊中的線性功率放大器。目前研究方向:毫米波集成電路、電子測量儀器中的信號分析與處理、自動測試系統平臺、射頻超線性功率放大器、微波有源組件的設計等等。主持編寫電磁場與電磁波多媒體課件,參編《電磁場與電磁波》(教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12;《電磁場與電磁波》學習指導(教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08;《電磁場與電磁波》(第二版)(教材).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歷年年終考核成績均為優秀。目前共指導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2004。歷年年終考核成績均為優秀。
韓香娥教授、理學博士、博導 從教22年,現為理學院電波所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電磁場與電磁波》、《近代電磁實驗》、《近代光學實驗》、《信息光學》、《大學物理》以及《大學物理實驗》等多門本科生、研究生理論與實驗課程教學工作,作為主要完成人曾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科技進步獎。歷年年終考核成績優秀或稱職。
趙永久教授、博士 一直承擔測控工程與儀器專業的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的主講工作,具有22年的高校教齡。已培養出該課程的青年主講教師2名。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基金、軍事電子測量儀器型號項目以及橫向項目多項。獲得陜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朱滿座教授(在讀博士)1984年起從事電磁場理論教學工作,具有21年的高校教齡。主講"電磁場與電磁波"36班次,合作出版教材4部,講義1部。曾在學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主講的其它課程有《復變函數》,《電波傳播》等。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王新穩副教授(在讀博士)1989年起從事電磁場理論教學工作,具有16年高校教齡。主講"電磁場與電磁波"28班次,主講的其它課程有《微波技術》,《復變函數》,《電子線路》等。主編《微波技術與天線》,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年。
主持學校校改基金項目: 微波技術與天線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研制。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度"中建八一獎教金"三等獎。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盧智遠副教授 1992年起從事電磁場理論教學工作,主講"電磁場與電磁波"20班次,合作出版教材1部,講義1部。主講的其它課程有《微波技術》等。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度"中建八一獎教金"三等獎。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郭宏福高級工程師、碩士 1990起從事主要電磁場理論和實驗教學工作,負責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電波測量實驗課程。目前承擔學校《電波測量實驗教學方法與實驗方法創新研究》
教改項目。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張媛媛工程師、碩士 1994年起從事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教學工作,指導實驗"電磁場與電磁波"42班次,主講《微波技術虛擬實驗》和《微波電路EDA實驗》。發表教學論文:張媛媛,馬超,褚慶昕.微波技術虛擬實驗開發.[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9(3);張媛媛.微波技術實驗CAI軟件開發.[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4(1)。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張媛媛,馬超。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馬超高級工程師 指導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發表教學論文:張媛媛,馬超,褚慶昕.微波技術虛擬實驗開發.[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9(3);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張媛媛,馬超。年終考核均為優秀或稱職。
持續穩定的師資力量是建設精品課程的基石。本課程組積極支持和引導中青年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培訓和科研活動,并且依托我校"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請國家首屆教學名師梁昌洪教授、陜西省教學名師孫肖子教授指導教學活動,通過開展和參加觀摩教學、示范教學、專題研討等經常性、系列化的教學研究活動,努力營造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學術水平。
近五年來,本課程組已引進1名博士后,有2人通過在職攻讀獲得博士學位(其中2人曾出國留學),2人考取在職博士研究生,1人獲得碩士學位,1人考取工程碩士;同時,4人晉升教授,2人晉升副高職務。形成了一支學歷、年齡、職稱、知識結構優化、學緣結構合理、素質提高的教師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