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傳承革命精神踐使命,努力開拓進取立新功


——記天線所黨支部赴柳青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通訊員 李延平 張鵬飛)3月24日,電子工程學院天線所黨支部黨員一行20余人,赴長安縣柳青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學黨史、踐使命、立新功”主題黨員日活動,重溫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精神和傳統,堅定理想信仰,奮力開拓、不斷前進。

在柳青故居,黨員同志們通過柳青關懷成長起來的76歲老黨員劉田民同志的介紹,重新溫習了柳青老先生的生平事跡,深入學習他愛黨愛國、艱苦奮斗、心系群眾的寶貴精神。

在參觀過程中,展館內一件件貼近生活的文物、一幅幅展現真實歷史的照片、一本本源自革命文學大家的著作,讓天線所黨支部黨員同志跟隨柳青老先生的生平,再次體驗革命歷程的艱辛。黨員同志們對于這位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的革命前輩肅然起敬。大家不僅深刻體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早期革命的艱辛;也深受老一輩革命家解放后深入生活、心系群眾、與人民同甘共苦、帶領人民開拓進取的精神作風的感染;同時,大家還領略了文學大家的文學創作歷程,深刻體驗到源自人民的文學創作生命力和魅力。

支部青年教師黨員對柳青先生《創業史》這部小說的創作、風格、對一代人的影響留下深刻印象,也對他熱愛人民的事跡有更深的感觸。1952年8月,柳青先生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并主管農業互助合作工作時,他深入調查研究,給區鄉干部、農民講社會發展史,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親自指導王莽村“七一聯合農業社”,皇甫村“勝利農業社”。使長安農業社運動健康發展,成為陜西和西北的先進典型。1960年4月,柳青先生又將《創業史》第一部10萬冊的稿酬16065元,全部捐給王曲公社做工業基建費用;1961年開始寫《創業史》第二部時,他向中國青年出版社預借5500元稿費,為皇甫村支付高壓電線、電桿費用。老一輩的這種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精神是我們所有黨員學習的榜樣。

通過這次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歷史,重溫紅色精神活動,支部黨員表示深受洗禮和激勵,一致表示要傳承和弘揚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創業歷史、傳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使命、開拓進取貢獻,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學校發展再立新功,為黨、為人民、為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鄧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