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在小布鎮舉辦黨員教育基地掛牌儀式
(通訊員 劉昕雨)為了更好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提升教育效果,按照學院黨委黨史學習教育“七個一”重點工作安排,近期,學院組織部分教職工黨支部書記、教工入黨積極分子、留學歸國人員和優秀研究生干部前往西電舊址江西寧都小布鎮舉辦電子工程學院“黨員教育基地”掛牌儀式;前往井岡山,重走紅軍路,開展紅色教育實踐學習活動。
建立培訓基地,豐富黨史教育新模式
5月7日,學院黨委書記楊光暐帶領學院部分師生到學校發源地江西省寧都縣小布鎮舉行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的掛牌儀式,溫故我黨我軍無線電通信發展史,賡續西電紅色基因,傳承校史、奮進未來。
楊光暐表示,在學校誕生地建立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意義重大,既體現了電院人“立德、精業、創新、引領”的精神風格,也是學院豐富和拓展黨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不斷鼓舞激勵廣大師生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他提出,要宣傳好、建設好、使用好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繼續組織學院師生到基地學習,和小布鎮政府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為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搭建新的實踐平臺,為師生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提供新的契機。
在小布鎮誓師廣場,同志們齊聲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參觀中共蘇區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軍事委員會成立舊址,進行集體宣誓,重溫入黨誓詞,回顧入黨的初心使命。重走游擊小道,聆聽《見證初心的一封家書》現場教學,再現革命先輩的無畏。
紅色實景課堂,接受革命教育進頭腦
隨后,同志們一行來到井岡山,這個沒有圍墻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體會感悟90多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開創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中國的革命之火從這里燎原,并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孕育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創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視頻、展陳實物,直觀重現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家懷著崇敬肅穆的心情,整齊列隊,向在井岡山斗爭犧牲革命先烈敬獻了花圈,默哀鞠躬。
博士2020級支部書記周恒談到,星星之火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國革命新道路,培育出薪火相傳的井岡山精神。“紅米飯,南瓜湯”詮釋了在敵人封鎖和艱苦生活條件下,軍民齊心,革命信念之堅定和革命熱情之高漲。在井岡山這片用革命英烈鮮血染紅的沃土上,重溫黨史、緬懷先烈、感悟初心,更能深刻感受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和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作為新時代研究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建黨百年和建校90周年之際,我們更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在為黨、為國、為民奉獻中磨礪意志品格。牢記習總書記囑托,珍惜寶貴的學習時光,練就過硬本領,去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實際行動傳承艱苦奮斗攻難關的精神,努力成長為又紅又專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學院黨委舉辦一輪紅色革命基地參觀活動,把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開展紅色教育“實景課堂”,引導新時代的師生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積極投身“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