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面向電子信息大類本科生開展“歡迎來電”第九期宣講
(通訊員 高興東)為充分滿足2020級本科生對電子工程學院及學院專業、系所的認知和學習需要,進一步落實書院、學院雙院育人工作,為學生學期末專業分流做好服務,5月28日晚,電子工程學院聯合竹園三號書院邀請到信息感知集成攻關研究院副院長陳渤教授,在學院與書院共建活動室開展了“歡迎來電”主題系列宣講的第九期活動,同時進行線上直播。
本次宣講陳渤教授主要介紹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發展近況,以及團隊在機器學習理論、雷達智能信息處理、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也和大家探討了出國、保研、考研如何選擇導師,如何開展相關研究等問題,讓同學們對電院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陳渤教授介紹了我校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師資力量,以及實驗室團隊的科研獲獎情況。團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雷達智能信息處理、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陳渤教授同時向同學們介紹了以畢德顯先生姓名命名的畢德顯班的相關情況。受畢德顯先生影響,實驗室科研團隊制定了“頂天”與“立地”的研究目標。
隨后,陳渤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團隊在認知LDTC技術、雷達智能博弈技術與雷達組網協同探測技術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和成果,尤其著重介紹了雷達目標分類識別技術及應用,目標識別也是雷達四大基本功能當中難度最大也最不成熟的一項。
最后,陳渤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法。陳渤教授指出:科研不是高不可攀的,同學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位同學都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是還需要在一些方面學習更精進的知識,如果學有余力,要培養自己學習課外知識的習慣與能力。講解完畢后,有同學問到:“如果選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方向,將來就業具體會做什么?”陳渤教授回答說:“人工智能不只是理論,需要和具體的應用進行結合解決具體問題,在學習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號處理、數學、編程等知識的積累,畢業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方向,現代社會正在智能化發展,平時同學們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想法與選擇。”
宣講會上同學們聚精會神,認真聽取陳渤教授對學院專業及系所的介紹。同學們表示這次宣講讓自己對雷達信號處理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身為西電學子,更要爭當“弄潮兒”。
本次講座是電子工程學院聯合竹園三號書院開展的“歡迎來電”主題系列宣講的第九期活動。宣講的成功舉辦有效地幫助了2020級本科生對電院及學院專業、系所的了解,推動了學院與書院在大類培養上的雙院協同育人機制。后續電院將繼續邀請到學院各專業及系所負責老師,持續開展“歡迎來電”系列宣講,為學生期末分流做好指導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