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院長崔鐵軍院士赴學院部分實驗室調研座談


(通訊員 劉昕雨 楊峻瑋 翟會清)11月24日-25日,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崔鐵軍院士分別赴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天線與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開展調研座談,并與學院院辦全體工作人員及輔導員見面交流。

與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調研座談會在北校區新科技樓1702會議室舉行,實驗室班子成員、教授委員會成員及教師代表等30余人參加,會議由實驗室主任劉宏偉主持。

劉宏偉從基本情況、科研進展、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匯報了實驗室現狀以及取得的成績,闡明了實驗室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并提出了具體改進舉措及“十四五”發展目標。

崔鐵軍認真聽取并肯定實驗室重點工作。他指出,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不斷繼承畢德顯、保錚等老一輩雷達人的優良傳統,堅持集中管理模式,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基礎前沿理論研究、工程應用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希望,實驗室在兩個百年交匯的新發展階段,一是做好頂層規劃,提前謀劃,聚焦前沿領域,瞄準重大需求,集中力量不斷做出系列重大突破;二是加強系統研究,推進實驗室與集成攻關大平臺協同發展,將信號處理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擴展到系統應用;三是要加大自由探索力度,在現有優勢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礎上,增強學科交叉融合,產出更多的原創成果;四是加強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在現有的多個國家級平臺基礎上,建立新平臺,育引青年教師,保持科研隊伍的創新活力。

與天線與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調研座談會在北校區老科技樓1007會議室舉行,實驗室班子成員、教授委員會成員及教師代表等30余人參加,會議由實驗室主任劉英主持。

劉英介紹了實驗室基本情況、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及國際交流情況,提出了實驗室面臨的發展瓶頸和未來發展目標。

崔鐵軍指出,實驗室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近年來,實驗室在基礎研究有突破、重大裝備有應用、國民經濟有貢獻、前沿技術有布局、國際交流有影響、人才培養有成效,特別是在近場天線測量、電磁分析與優化軟件、隱身天線等領域取得顯著成績。崔鐵軍談起在校本碩博求學經歷,特別感謝茅于寬、梁昌洪、毛乃宏等老一輩的培養,在校繼承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對其人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對實驗室未來發展和規劃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充分發揮實驗室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優勢,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統籌謀劃布局,在卡脖子技術、顛覆性技術及未來前沿技術等領域做出貢獻;二是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天線與微波技術領域引領優勢,通過多維度交叉融合,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引領天線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西電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三是依托實驗室,下大力氣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打造一流科技人才與創新團隊。

崔鐵軍在調研座談中,與實驗室教師和機關工作人員開展了深入交流,學院全體在校班子成員參加座談。

責任編輯:鄧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