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80后副教授杜蘭成為博導登臺授業

一提起教授、博導,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白發蒼蒼的老者,或氣質沉穩的中年人。但在陜西多所高校,一些優秀的“80后”已走上副教授崗位。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更有兩名“80后”已當上了博導。
從榮譽回歸崗位,西電科大允許副教授參評博導
3月29日下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園內的石凳上,出生于1980年的杜蘭與兩名學生交談著這學期的學習和科研計劃。長發、白色運動衫、牛仔褲,青春的臉龐和裝扮,讓杜蘭和普通大學生看起來沒什么兩樣。而實際上,她已是一名副教授兼博士生導師。
2010年底,西電科大改革博導評審辦法,首次允許副教授參評博導。杜蘭和另一位名叫王從思的“80后”男教師,由副教授晉升為博導。“一般來說要想當上博導,必須是教授職稱。”該校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文愛軍介紹,“隨著博士生人數的增加,原有的博導數量顯得有點緊張,為提高博士生培養水平,鼓勵優秀的年輕教師進入博導隊伍,去年年底學校對博導評審辦法進行了改革,允許副教授參評博導。”
文愛軍說,此次博導評審是經過學院、學校學位委員會以及有關學科專家的嚴格評審、討論后投票產生的,也經過了嚴格公示。22名參評的副教授,最終有4人被評為博導。除了杜蘭和王從思兩位“80后”之外,另兩位副教授博導也很年輕,都是“70后”。
兩位“80后”博導,都曾獲重大獎項
該校的資料顯示:杜蘭出生于1980年3月,是該校電子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統計信號處理、雷達信號處理、機器學習及其在雷達目標檢測與識別方面的應用”。(杜蘭副教授簡介 http://www.hetaojiu.org/graduate/advisor/show.asp?id=4484 )
她的博士論文曾獲2009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據悉,該獎項有全國80多個一級學科的1萬余篇博士學位論文參評,最終才選出百余篇,能獲此殊榮非常不易。同時,她還作為研究骨干主持和參與了10余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實驗室基金等縱向科研課題。
她還是一名“海歸”,曾到美國杜克大學做過兩年博士后訪問研究。
王從思則出生于1980年10月,是該校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副教授,也是目前該校年齡最小的博導。他作為骨干參與的課題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主持973國家重點基礎科研項目。
文愛軍介紹,杜蘭所在的電子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是該校的優勢專業,也是國家重點學科。王從思所在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也屬于省部級重點學科。要在這兩個重點學科評上博導很不容易,“這兩個80后都非常優秀,科研和教學能力很突出”。
不少“80后”,已走上副教授職位
那么,在陜西的其他高校還有沒有“80后”博導?
省教育廳學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博導的評審權在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各高校,是否還有“80后”博導,尚無統計數字。記者咨詢了西安交大、陜師大、西工大、長安大學等我省幾所知名高校,對方均表示尚沒有“80后”博導,也沒有“80后”教授,但“80后”副教授在高校已不鮮見。
其中,陜西師范大學有7位“80后”副教授,他們分布在數學、文學、物理、旅游與環境等多個領域和專業。最小的出生于1981年6月,是文學專業的副教授。
西安交大有8位“80后”副教授,最小的出生于1981年12月,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副教授。
長安大學也有7位“80后”副教授,最小的也是出生于1981年。
“這些80后副教授既承擔科研任務也承擔教學任務,有的還承擔國家級課題研究。與年長的教授相比,這些年輕的80后副教授,工作起來更有激情,個性也更鮮明!”陜師大師資科一位工作人員評價說。
80后女博導杜蘭的成長經歷
出生于1980年3月,父親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師,母親在該校做財務。
小學時上的是一個實驗班,讀到五年級就上初中了。
高考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中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
本科畢業后,被保送上了該校的碩博連讀,導師是知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保錚。
2002年上研二時,就開始在該校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工作。
2007年6月博士畢業,當年7月晉升為副教授。
2010年12月,從副教授晉升為博導。
目前,杜蘭在學校指導5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同時協助其他導師指導4名博士生。今年下學期起,她將指導屬于自己的博士生。
入校“門檻”提高,“80后”晉升縮短了兩三年
“80后”為何能迅速晉升為副教授?對此,多所高校的有關負責老師表示,除了年輕教師的個人努力之外,近年來我國提倡的人才年輕化培養,為“80后”副教授、博導的出現提供了背景。同時,與高校教師入校“門檻”的提高也有一定關系。
據悉,多年前進入高校的教師多為研究生學歷,入校后在助教崗位任職2年,才有資格晉升講師。從講師晉升副教授,碩士學位的教師需要任講師5年以上。而從副教授晉升教授,同樣需任副教授5年以上。總體加起來為12年。評上教授后,才有資格評博導。
而如今,進入高校的教師多為博士學歷,一般入校后就可以當講師,任講師2年后,就有資格參評副教授,任副教授5年以上就有資格評教授。總體只需要7年時間,即便加上讀博士花費的時間,他們的晉升之路,較之前的年輕教師縮短了兩三年。
文愛軍認為,80后當上副教授、博導,說明高校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也非常重視。而陜師大師資科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這說明一些優秀的“80后”正在迅速成長。本報記者 盧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