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校報特約文章:深切懷念我的老師王一平教授


深切懷念我的老師王一平教授

  ■ 82屆6系校友  董慶生

  我是1979年9月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當時稱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師從王一平教授從事電波傳播專業的學習和研究。1982年5月畢業離校。在校學習期間,王一平教授言傳身教,誨人不倦,對我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伏案回首,三十年前的一些往事歷歷在目。寫下片段文字,謹以此寄托我對王一平教授的哀思。

  王一平教授是一位責任心極強的好老師。當時,我們這一屆研究生是文化大革命后西電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記憶中全校一共只招收19人,我所在的二系只有3人,我和另一位同學是王一平教授的學生。

  由于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教學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配套的科研設施,在這樣的條件下,王老師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怨無悔地默默奉獻著。

  他親自為我們兩個學生編制教學計劃、編寫專業教材、安排教學實踐和科研實踐。他不僅認真地向我們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又引導我們關注國際最新研究動態。

  在我做畢業論文時,學校僅有兩臺小型計算機,我只能安排在晚上上機,從鑿孔穿紙帶到輸入程序運算,常常忙到深夜。每次上機前,王老師都要認真地與我討論上機的準備工作,調整我的思路,第二天一上班,他總是放下手頭的其它工作,先讓我匯報實驗的進展情況,鼓勵我克服困難把事情做好。

  還有一次,王老師感覺到在白天授課時,個別地方交代得不夠清楚,到了晚上,他又專門到我的宿舍,不僅把課堂上的問題重新給我講解一遍,同時還布置我第二天再查閱另幾篇文獻,一定要徹底把問題弄清楚。

  正是在王老師這份強烈的責任心的影響下,我才能夠克服種種困難,較好地完成了學業,我的畢業論文被學校評為優秀碩士研究生論文。研究生期間的學習也為我今后的事業發展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王一平教授是一位教風極其嚴謹的好老師。當時我們用的教材都是王老師親自撰寫的,不管當天忙到多晚,第二天上課前,他總是將手寫的工工整整的講義發給我們。講義上總是有許多地方是王老師用紅筆修改的,有的地方被他改了又改。每當看到這樣的講義時,我都被王老師這種嚴謹的治學精神所感動,即便現在回憶起來,那一份份藍、紅字跡交織的講義宛若眼前。

  記得在我做畢業論文時,其中有一部分是關于降雨的多重散射理論模型的討論,盡管不是一個大問題,但王老師對我的一些想法沒有簡單地下結論。他不僅多次抽出時間和我討論,同時還帶我參加全國電波傳播學術年會,請其他專家指導我。這種對學術研究一絲不茍的精神,使我終生受益匪淺。

  王一平教授是一位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好老師。在我讀研究生時,整個國家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當時的電波傳播專業可以說是一個冷門專業,看不到什么發展前景。王老師以他敏銳的思維,堅定地認為未來無線通信、雷達、導航等信息化領域的發展必定離不開電波傳播專業的支撐。他鼓勵我們要甘于寂寞,要把電波傳播專業堅持做下去。

  近十幾年的變化充分證明了王老師的遠見卓識。現在的電波傳播專業已深深地滲透到信息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其成果的應用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1982年,我畢業離校后即到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工作,一直堅持電波傳播專業的科學研究。

  因為工作需要,1996年,我被任命為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至今。在此期間,王老師曾多次來我所參加學術活動,他經常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想法來啟發我的工作思路。他始終關心國家電波傳播事業的發展,并為電波傳播專業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興。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王老師超前敏銳的洞察力,我和我的同行也許很難堅持這么多年,并使電波傳播專業的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王一平教授離我們而去了,他是我們的好老師,也是我國電波傳播事業的推進者。懷念王老師,將更加堅定我們加強電波傳播專業的創新研究、造福人類社會的信心,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為電波傳播專業的發展和為國家信息化建設努力工作的決心。

  鏈接:

  王一平(1925年—2011年),著名電磁波理論專家,1952年調至ZYJW工程學校(我校前身)任教,先后開設了電波天線和量子電子學等專業,是原電磁場工程系和物理系的創辦人之一,在國內電磁波理論的科研教育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董慶生,現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攻讀電波傳播專業碩士期間師從王一平教授。

  來源:《西電科大報》2011年5月28日

 

來源http://news.xidian.edu.cn/view-29333.html

 

相關資料:深情緬懷王一平教授 專題網站  http://wyp.xidi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