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院校友包為民院士出席中國雷達專業創辦60周年紀念大會
10月15日下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建校8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由電子工程學院承辦的“慶祝中國雷達專業創辦60周年紀念大會”上,學校杰出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究員包為民在大會上代表校友講話。
包為民走上大會主席臺后,首先向培養他成長成才的西電老師們鞠躬致敬,表達謝意!也向在座的學弟學妹們鞠躬致意,希望他們在前輩的基礎上,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將中國的雷達技術發展成世界水平。
包為民院士發言飽含了對母校的感謝之情
“我是78年考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學的是雷達專業,后兩年又被分到信息處理專業學習。但畢業后從事戰略導彈研究工作。”包為民講。
據悉,包為民是我國制導與控制專家,黑龍江哈爾濱人,1982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處理專業,但卻成為我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但是西電的學風、文化及老師教授了我堅實的理論基礎、研究的風格與基本技能、思路和方法;熱愛祖國,熱愛從事的事業及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航天文化與其內涵精神與我們的西電精神是相通的。西電培養過我,在我走出校門的30年里,我和我的同事、長輩一起做導彈,打造我們國家的戰略武器。在慶祝建國50周年和60周年的國慶閱兵儀式上,都有我們研制的戰略導彈系列,這向世人展示了我們國家是具備制造高端武器的能力。可以說是我國捍衛和平發展環境的殺手锏武器,也可以說我國已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現在搞WQZB為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創造良好的和平環境。可以想象我們國家當年如果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和國際地位。在新的世紀里,我們有新的戰略裝備,為和平崛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為民說。
包為民話鋒一轉又講道:我最初是學雷達技術的。雷達是國防裝備和WQZB的基礎。我國的衛星觀測、衛星實驗測控、國防對抗、預警都需要雷達,我國經濟建設也需要雷達。因此,雷達技術非常重要,其發展速度也非常快,并且已經滲透到WQZB、民用測繪和測控之中。
我國的雷達工程專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但是我國的雷達技術與世界發達水平還是有差距的,一是與我國航天相關的,雷達背景觀測的精度與世界發達水平有差距,高超速飛行器,電子設備等如何實現雷達的測控、通訊、調試,目標測試也需要探索。還有很多新的領域和技術還需要去探索。希望西電教職工緊盯發展前景,瞄準國家雷達裝備發展前沿和需要,積極努力,為培養技術發展所需人才及裝備研發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和平崛起需要有和平崛起的環境。
另外,據悉,西電電子工程學院,其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電子系統專家孫俊人院士、畢德顯院士組建的雷達工程系。也曾制造了新中國第一部氣象測雨雷達,研制了中國第一臺可編程雷達信號處理機、第一代大型相控陣雷達,生產了中國第一爐單晶鍺,研制了第一套流星余跡通信系統。目前,已經是學校擁有學科最多、學科涵蓋最廣、科研創新能力最強、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學院之一。
學院院長、教授焦李成說,堅信在已建成的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平臺上,伴隨著朝著建設研究型、國際化、開放式、和諧進取的目標而不懈努力的步子,西電人將會研發出具有先進水平的雷達。(張行勇 楊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