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院2011年優秀學生風采錄——邊麗蘅
奮斗不止,自強不息
——記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09級國獎獲得者邊麗蘅
邊麗蘅,男,中共黨員,漢族,生于1991年2月。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9級學生,020991班團支部書記。曾獲國家獎學金兩次;2011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二等獎、2010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二等獎及陜西省第八次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
我2009年08月入學,到現在已經度過了將近兩年半的大學生活。在這期間,我總是在思考:人活一生意義何在?終于漸漸明白,能夠對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盛有所貢獻,才是我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目標,只有奮斗不止,才會實現;唯獨自強不息,方能成功。
努力學習是我成功的根基
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始終是學習。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里,我一直恪守著這個原則。
大一的課程大多都是基礎課,在這打基礎的時間里,我不敢有絲毫的放松,再加上還沒形成一套關于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C語言、線性代數這樣的學科更是沒有絲毫的基礎,所以在大一上學期只要一有時間我便會呆在自習室,特別是在期末考試前的那段時間,幾乎中午也不回宿舍睡午覺。最終在大一上學期總評中我位列班級第一,獲得校特等獎學金和“新生部學習之星”榮譽稱號;在大一下學期總評中我位列班級第二,獲得國家獎學金。
現在想來,多虧了大一那段時間的瘋狂自習,讓我對大學課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其中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大學的學習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識上,應該更多地追溯知識的來源,弄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夠真正領悟知識的真諦。比如大一學習的高數,從一個整體的眼光來看主要便是極限、微積分和級數,這些知識將是信號與系統、隨機信號、電磁場等科目的應用工具;比如信號與系統,從整體的眼光來看主要便是將信號在時域和頻域里變換,從而分析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性;再比如電磁場,主要便是電磁場特性以及電生磁、磁生電。如果把一個學科的大方向把握住了,那么學習就會變的很輕松,也就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識系統。
所以我認為每一個大一新生都應該在大一的時候將多余的精力放在課內的學習上,因為大一的課程全是基礎課,特別是高數、英語、C語言、線性代數,這些科目一定要學扎實了,雖然當時會感覺累一些,但對于后繼的學習學習絕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由于大一時打下的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讓我在大二的課程學習中事半功倍。大二是很關鍵的過渡期,因為進入大二之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便逐步展開,如果沒有有計劃地利用好這段時間,那么便會對后繼的專業課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段時間里我仍將學習放在第一位,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在大二總評中我位列班級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和校特等獎學金;并分別以609分和555分通過了英語四級、六級考試。
社會實踐是我成長的沃土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是提高能力的沃土。我明白大學里除了學習,還應該將其看作校園與社會的過渡,并在這個時期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使自己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大一進入教改班后,通過競選我成為了班級的團支部書記,通過組織班級活動、管理支部事務,我的交流、組織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幫助支部在2009-2010上學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秀主題團日表彰會中榮獲三等獎,在2010-2011下學年獲得“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除了支部獲得的榮譽外,我自己在大一和大二連續兩次獲得“優秀共青團干部”榮譽稱號。
除此之外,我還加入了院科協、院團委和新生部。在這些組織里,無論是策劃活動,還是組織人員;無論是管理團員注冊工作,還是負責活動記錄,我都得到了許多收獲。這些經歷不僅讓我結識了許多朋友,更讓我深刻地體味了大學生活的豐富。我相信這對于我以后的生活將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外,我還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因此我在大一時便被選為入黨積極分子,并于2011年06月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學科競賽是我思維的煉爐
大學的學習應該更注重思維的鍛煉,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死讀書。學科競賽便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很好的鍛煉思維的平臺。利用課余時間我了解并參加了多項競賽:在2010年5月參加校數模競賽并獲校一等獎;分別在2010年9月、2011年9月兩次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并獲省二等獎和國家二等獎;在2010年9月參加陜西省高數競賽獲得一等獎。
競賽培訓和比賽過程是漫長而又困難的,就以數學建模競賽為例,經過5月份的校賽、筆試、面試,數模培訓將會在7、8月份的暑假進行。這意味著暑假的生活將會比日常的學習更累。培訓一直延續到9月份,直到9月中旬的國賽。這期間需要極強的的毅力和自制力才能堅持下來。
通過這些學科競賽,我的自制力和毅力愈加堅韌,并在很大的程度上鍛煉了我的思維,提高了我將課內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所有的這些都將成為我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報效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
科技創新是我夢想的階梯
“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根本,而只有創新才能拓展“用”的范圍,并進一步服務于社會。所以,我一直很重視自己創新能力的提高。
大一時我參加了院科協主辦的焊接大賽,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電焊,通過努力最后獲得三等獎。正是這一次經歷讓我開始接觸電路板以及周邊的各種知識,也讓我開始認識電子這一行業。除此之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了PHP網絡編程,豐富了自己在硬件之外的知識。
有了大一時的科技知識學習基礎,我在大二時以《基于RFID的新概念藥品物流系統》項目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并成功獲得立項,批款8000元,目前項目正在進行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了許多課堂上無法得到的知識,例如Protel99SE、Keil、Multisim、Protues等電工軟件的使用,UHF頻段射頻知識等。
正是兩年多來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經歷,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提前接觸科學實踐知識的必要性。如果在大三甚至大四才接觸這些知識,那么我們快速投入科學研究或工作的能力便會大打折扣。所以通過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我的專業能力日益提升,我也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實現夢想是我永遠的追求
在觀看“天宮一號”的發射直播時,看著發射中心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身上那種科學、務實、奮斗的精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為社會進步貢獻一份力的夢想。
總結自己近兩年半的大學生活,我認為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奮斗不止,自強不息”。正是這種精神時刻激勵著我,鼓舞著我,才使我成為現在的自己。相較于其他同學,我認為自己最成功的一點也在此。大學四年,轉瞬即逝,如果沒有規劃好這段寶貴的時間并付諸實施,那么我們便會離我們最初的夢想愈來愈遠,甚至平庸地過一輩子。一粒孕育夢想的種子,只有用奮斗的汗水澆灌,用不息的陽光照耀,才能讓理想在大學的沃土中,在我們青春的歲月里,深深的扎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為了自己的夢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努力,銘記“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師長點評
邊麗蘅同學在校期間表現良好,遵守校紀,學習刻苦,努力上進,成績優異;積極參加多種學科競賽,在競賽培訓及正式比賽期間刻苦鉆研,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組織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張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