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大數據智能感知與類腦計算研討會暨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十四屆學術周成功舉辦

大數據智能感知與類腦計算研討會暨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十四屆學術周成功舉辦


2015年5月9日至12日,大數據智能感知與類腦計算研討會暨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十四屆學術周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主樓II區227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由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陜西省大數據智能感知與計算協同創新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EEE CIS西安分會、IET西安分會主辦。主旨為活躍學術氛圍,開拓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水平。

9日上午8:30大數據智能感知與類腦計算研討會暨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十四屆學術周開幕。開幕式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爽教授主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光明教授致辭,預祝本次研討會成功舉辦。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石光明教授
為期4天的學術交流活動安排了42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邀請到26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報告內容涉及“腦電大數據分析”、“食管癌的放、化療療效預測:模式識別技術應用于癌癥治療的一個簡單例子”、“基于計算腦的輕度腦外傷臨床診斷關鍵技術研究”等生物腦的研究領域、“軍用網絡化系統中的智能感知與類腦計算”、“腦機交互與類腦計算”、“神經網絡七十年:從MP到類腦計算”等類腦計算的研究領域、“大數據,大智慧: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大數據環境認知學習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基于聯合優化的高維數據處理”、“面向三元空間融合的視覺計算與圖像質量評價”、“目的導向的計算成像重構”、“極光圖像分析—數據,特征,學習及認知的若干問題”、“百度知識圖譜技術及應用”、“大規模機器學習技術”、“人工內分泌協同計算模型及其在大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研究”、“大數據分析——跨界協同研究的機遇與挑戰”等大數據的研究領域以及多個前沿研究領域。此次活動通過大幅宣傳欄,移動展板,網上公告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跟蹤學術周期間的各項活動,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關注,獲得一致好評。

此次學術交流報告會非常榮幸地邀請到相關領域頂尖知名學者,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蘇步青應用數學獎獲得者、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教授;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兼綜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韓崇昭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首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教授;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潘泉教授;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龔怡宏教授;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者、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高新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光明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梁繼民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德國洪堡學者、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小俚教授;百度互聯網數據研發部資深科學家牛正雨博士;百度大數據實驗室資深科學家夏粉博士;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處長王磊教授;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離散數學專委會副主任、陜西省教學名師、西北大學陳莉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譚山教授;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針灸醫學影像專委會常委兼學術副秘書長、西安交通大學首屆“十大學術新人”獎獲得者白麗君副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侯彪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家級電工電子示范中心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爽教授;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靜教授;“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首批入選者、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公茂果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淑媛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陽陽副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尚榮華副教授;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董偉生副教授;西安蒜泥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創始人楊少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董明皓博士。一場場學術報告,峰潮迭起、精彩紛呈,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其中,或聆聽專家的智慧之音,或感受學者的氣度風采,或吸納學長的求學之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蘇步青應用數學獎獲得者、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教授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兼綜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韓崇昭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首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教授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潘泉教授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龔怡宏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者、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高新波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光明教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梁繼民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德國洪堡學者、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小俚教授


百度互聯網數據研發部資深科學家牛正雨博士


百度大數據實驗室資深科學家夏粉博士


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處長王磊教授


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離散數學專委會副主任、陜西省教學名師、西北大學陳莉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譚山教授


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針灸醫學影像專委會常委兼學術副秘書長、西安交通大學首屆“十大學術新人”獎獲得者白麗君副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侯彪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家級電工電子示范中心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爽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靜教授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首批入選者、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公茂果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淑媛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陽陽副教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尚榮華副教授


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董偉生副教授


西安蒜泥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創始人楊少毅


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董明皓博士

本次學術報告會盛況空前,不僅吸引了校內師生的廣泛關注,同時不少校外師生慕名前來,能容納百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會場內的過道也站滿了求知若渴的學生。報告會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們就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在提問環節與專家進行交流。這次報告會不僅給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與同領域頂級專家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師生的科研熱情,帶動了整個學校的學術氛圍!


研討會盛況

閉幕式上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教授和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徐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同時對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勉勵懷揣夢想的青年學子放眼國際、努力奮斗、成長自己,并希望大家通過此次學術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創新能力。最后,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徐克為做出貢獻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頒發了“學術之星”和“突出貢獻獎”的榮譽證書。獲“學術之星”榮譽稱號的學生有:溫超、趙進、楊曦、遲亞雄、張思博、段一平、文載道、孫其功、丁靜怡、郭雨薇、趙佳琦、馬里佳、劉趕超、羅娟娟、王晗丁、張聲傳。獲“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的學生有:劉芳、張丹、白茜茜、李玲玲、馮志璽、劉旭、陳彥橋、唐旭、任燕、申遠、謝雯。


獲“學術之星”榮譽稱號的學生合影


獲“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的學生合影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不僅為與會者了解最新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探討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更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該領域的知名度,擴大了學校的影響,特別是在推動我校智能信息處理及其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對學校建立學術活動的長效機制產生了積極作用。展望未來,我們希望將“學術周”系列活動作為一種傳統,長久地堅持下去,力爭使其成為營造濃郁學術氛圍、完善學術創新機制以及與國際學術水平接軌的重要平臺!
信息來源:http://www.hetaojiu.org/iiip/html/dongtaixinwen/shiyanshixinwen/2015/0514/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