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研途先鋒】孫其功:專注學習 樂于分享


前言:為落實貫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關于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學校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將鏡頭對準基層,講好“西電故事”,傳承西電精神,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校團委等部門聯合推出“研途先鋒——向優秀同學學習”系列報道。該報道旨在挖掘西電研究生群體中的先進事跡,宣傳我們身邊的青春榜樣,積極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讓廣大研究生行有示范、追有目標。歡迎各單位積極提供線索,我們將安排專人進行采訪報道。聯系人:盧毅,聯系電話:88202308,郵箱:luyi@xidian.edu.cn。

孫其功:專注學習 樂于分享

■ 記者 王格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孫其功”,便會看到“孫其功陪你學”的系列博文。在孫其功的“啟功社區”里,他寫下這樣一句話:“最討厭那個每天看似辛苦卻毫無收獲的自己。”2011年,孫其功考入電子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15年,他已是焦李成教授門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主攻人工智能方向。在收獲本科直博的機會背后,是孫其功踏踏實實的“辛苦”。


從本科開始,孫其功就參加了很多科技類競賽,曾獲得挑戰杯全國二等獎、陜西省一等獎,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科技大賽中國區一等獎,陜西省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西北地區賽一等獎,并申請國家專利兩項。還曾入圍“第十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并在2015年獲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春楷模”的稱號。

2015年,孫其功以學院第一名的成績本科畢業,并獲得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如今,他是電子工程學院15級博士班的班長,在處理眾多瑣事的同時,他依舊以學習和科研為中心,并致力于經驗與技術的分享。

【人物故事】

孫其功十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他所謂的學習也并不單單是在課堂上對書本知識的汲取,更有從身邊同學那里獲得的成長。剛上大一的時候,孫其功就加入了西電的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科協”),由此認識了很多優秀而杰出的學長。孫其功回憶道:“可能學長們并沒有給我們太具體的學習指導,但在跟他們聊天、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知道他們在學什么、做什么,如果自己感興趣,就會跟著去做,慢慢就會了解很多。”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同,孫其功在科協接觸到很多更前沿的資訊、更具創新性的技術,他坦言:“我自己后來的很多發展都與當時在科協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從大二開始,幾乎就是住在實驗室的”

“我高中復讀了一年,這對我的影響很大,進大學之后我覺得我浪費了一年,一定要補回來。所以從大二開始,我就幾乎是住在實驗室的。”在上大學之前,孫其功并沒有計算機的基礎。入校之后,他便白天上課,晚上在實驗室做科研,經常熬到一兩點。他說:“我本科時候做出的那些成績、項目,都是在實驗室里熬出來的。”

科研過程中總會遇到瓶頸,而科研創新的過程有時候也是枯燥的。很多人由于缺乏耐心而選擇半途而廢,孫其功認為:“做事情一定要有個規劃,清醒地認識到要學什么、該學什么。再有就是要認準一個點,然后去做,不要想太多。”對孫其功而言,扎進實驗室熬項目是家常便飯。他介紹:“之前有一次和另外三位同學組隊參加一個比賽,幾天不睡是很正常的。實驗室就一張床,輪流躺一會兒,實在困得不行了就在桌子上趴會兒。”

正是這樣對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讓孫其功有了那么多讓人交口稱贊的成績。

“我想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結合學校的優勢,做純技術的分享”

“目前我帶了三四個大一大二的本科生,在做一個‘知東智西’的微信公眾平臺。我們只做技術分享,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很方便地看到一些技術性的東西。”談及創建這個微信公眾號的初衷,孫其功說:“有一些學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并不關注本專業的前沿成果或者以后想從事的大致的研究方向,這是我為什么要做微信平臺的一個原因。我希望能讓他們看到很多新的東西,一些便利、有用的新技術。”

“知東智西”公眾號運營已有一個多月,雖然目前關注量并不大,但孫其功還是很有信心,他表示:“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結合咱們學校的專業優勢,貼近學生,做一些純技術的分享,讓他們看到更多學術領域的發展趨向。現在初步打造出這樣一個小環境,以后慢慢推廣、宣傳,制作隊也更加完善,爭取讓大家每天都能看到一點兒前沿的學術資訊。”

【他人眼中】

曾同為“科協”成員的楊楠對孫其功這位學弟的印象是“非典型工科技術男”。他解釋道:“孫其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研愛好者,有著西電學子特有的認真和勤奮,而且對技術有著敏銳的嗅覺和天生的熱愛。同時,你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種情懷,一種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他對周圍的人十分友善,親和力十足,而且非常具有號召力。”

“知東智西”微信團隊中的高文昭說:“學長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有才華的人,而且特別友善。”當團隊成員面對整理文章遇到的困難時,孫其功都會耐心細致地給予解答。而在孔小雨的印象中,孫其功也是一個耐心、熱心的人,她說:“學長在我們本科生的眼中是很杰出的。當時學長提議做這個微信平臺,我們都沒多想,就覺得能跟著他學到很多。”事實證明,這樣一個平臺不僅讓學生可以更精準、便利地獲取學術信息,也激發出運營團隊成員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他們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孫其功身上有很多優良的品質,我認為其中重要的一個是‘創新的堅持’,但比這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孫其功身上看到了分享的精神和帶團隊的胸懷。無論是作為‘挑戰杯’科技項目的團隊負責人,還是大學生文化科技創意團隊的技術總監,又或是2015年全國大學生五四文藝匯演創意節目負責人,孫其功總是能夠在自己成長的同時,帶領小伙伴們一起研發產品、開展技術交流,共同成長,這是創客的精神,這是創業者應有的素質,這更是企業家的氣質。”校團委副書記朱偉老師這樣評價孫其功。

【他這樣說】

“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先學習后科研”

從大二開始,孫其功就有機會參與學院舉辦的宣講會,向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介紹學習經驗。他認為,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一定要先學好理論知識,先學習后科研,這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他說:“有的同學可能動手能力很強,但是總逃課,很多課不及格,那就會制約他很多發展。”2015年下半年,進入博士階段學習的第一個學期,孫其功就修完了十幾門課程。面對博士階段的課業壓力,他說:“本科的時候上課還比較認真,理論基礎還算扎實,雖然上學期課程多,但有本科時候打下的基礎,做起來也比較順手。”

進入博士階段學習的孫其功依舊刻苦,他總是謙虛地說還需要多多學習。西電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讓孫其功也有未來創業的想法,但他表示目前還沒有創業的計劃。他說:“我還是想先多學學。以后可能會把博士期間的一些科研項目做成果轉化,進行創業吧。未來如果創業的話,我想還是會主要依靠于我的學術,做出來的東西一定得有核心競爭力,哪怕別人看到我的成果,也沒有辦法去模仿、復制。”(本文策劃 校團委


信息來源:http://news.xidian.edu.cn/view-5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