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一流大學夢,爭做三有西電人
共話一流大學夢,爭做三有西電人
———記一次生動的電院新生研討課
(通訊員姚若玉,黃麗珍,張魯西,徐耘翔)題記:新生研討課是讓新生了解學校、專業和學業生活,盡快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課程。電院自去年開始,由蘇濤副院長主抓,由各專業的主任副主任主講,并不斷嘗試更好地教學模式和方法,讓學生盡快了解專業背景。新生研討課旨在通過教授引導,以師生互動、小組學習的方式,師生一起體驗、共同參與研究性學習,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從而探索教育教學形式從以教師為中心的1.0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2.0、3.0教學提升轉軌。
2017年11月17日上午8:30,南校區B樓506教室,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1702011班的全體同學們已經在安靜地等待上課,今天的新生研討課他們將迎來兩位特殊的“老師”。研討課主講小組負責人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鄧成教授特地邀請了兩位清華大學的優秀大四學長,請他們談一談對大學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曹張杰學長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驗,他主要以在校時間為主線回顧了大學生活。曹張杰同學認為大學一年級是非常關鍵的階段,萬事開頭難,一定要把握好學習的節奏,加強基礎課程學習,積極自主的通過多種途徑預先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在大學二年級,需要盡快明確自己將要成為什么類型的人,主動與老師聯系快速找準自己具體的科研方向,通過多種途徑學習知識,掌握一定的論文撰寫基礎,并嘗試在導師和學長的幫助下撰寫論文。同時,曹張杰同學在談到這里時也指出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他也有過多次投稿和科學研究失敗的慘痛教訓,關鍵是你自己是如何理解和面對這些失敗,他最終選擇的是冷靜分析,迎難而上。最后,曹張杰同學指出大一大二期間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科研基礎,此時就可以考慮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為更為長遠的計劃做準備了。在場的同學們為曹張杰同學周密的學習計劃和堅忍毅力不時的報以熱烈的掌聲。
牛藝霖同學則通過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生活經歷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他坦言剛進入大學也曾有過迷茫,剛入學的時候無法適應生活和學習的節奏,只能自己學著調整心態培養自己學會樹立小目標,好不容易有了成效又陷入了學習掌握的知識越多卻越覺得空虛的窘境。但是他始終告誡自己不要放棄,再次調整自己確定目標,目標明確了就去為之而付出堅定的行動。就這樣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了對自己的超越。最后,他送給在場的同學們一句話——做一個信念堅定理想明確的行動派瘋子!此時教室里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整個研討課中掌聲不斷,兩位學長在分享學習經驗的同時還和在座的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研討課主講小組老師進行了點評。在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同學們收獲了許多。一個半小時的研討課很快就結束了,熱烈的掌聲已經不能表達同學們對學長的欽佩之情。學生們下課后紛紛與兩位學長和研討課的老師們互留微信并希望在以后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指導,兩位學長也非常熱情樂意為學弟學妹們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答疑解惑,研討課的老師們也希望結課不代表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與學生們的溝通與交流應該貫穿于他們整個的大學時光中。1702011班黃瑋俊同學說:“這節新生研討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張杰學長遇到挫折時的態度,科學研究是非常復雜和苦悶的,但是他能夠用心去做,即使失敗仍然不灰心,堅持找出失敗的原因繼續前行,值得我們學習!”劉子昂同學說:“如今,我們學校正在奮勇拼搏爭創“雙一流”,如果我們西電學子能夠為之而奮斗,那么我想西電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夏仲康同學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牛藝霖學長面對迷茫時及時調整的好做法,面對困境,及時調整,設立自己的小目標,做好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一步一步執行自己的計劃,用四年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想起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今,我的目標就是做好“三有”西電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史孟鑫同學說:“與其說這是一堂新生研討課,不如說這是一堂意義非凡的人生規劃課。”
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鄧成教授在與同學們互動時表示:“兩位清華學長都很優秀,特別是曹張杰同學更是入圍了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他們的故事再一次詮釋了一個真理——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希望我們西電學子能從榜樣身上獲得正能量,樹立遠大目標,胸懷家國情懷,與時代共命運,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西電人!”
電子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劉靳副教授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說道:“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寄予厚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西電的青年一代,你們應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意志品質。腳踏實地,志存高遠,為使西電早日成為一流大學,實現西電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此次新生研討課得到了電子工程學院院黨委書記徐克教授、院長廖桂生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主管教學副院長蘇濤教授對這一形式的新生研討課大為贊賞,并表示學院積極鼓勵教師探索互動式教學改革,積累經驗,力爭產生一批有代表性的“3.0課程”,為學校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人物小傳:
曹張杰: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大四學生,班級排名第一,即將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博士學位。大學二年級開始進入實驗室,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目前在計算機視覺領域A類會議ICCV上發表論文1篇(一作),在機器學習領域A類會議NIPS上發表論文1篇(二作),在人工智能領域A類會議AAAI上發表論文3篇。
牛藝霖: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大四學生,保送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大學二年級開始進入實驗室,主要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研究。目前在自然語言處理A類會議ACL上發表長文1篇(一作),在醫學成像領域A類會議MICCAI上發表論文1篇(一作)。大三暑假到斯坦福大學進行暑期科研,入選清華大學2017年度【闖世界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