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特邀報告專家(更多內容陸續更新中):(按姓氏拼音排序)
|
 |
陳渤 教授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陳渤,男,博士、教授。分別于2003年、2006年和2008年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學士學位、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10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08年6月到日本RIKEN Brain Science
Institute訪問學習,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系擔任Postdoc
Research
Fellow,2010年至2012年被提升為Research
Scientist,2012
年晉升為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2013年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引進。論文分別發表在國際期刊如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EEE
T-PAMI, T-KDE, BMC
Bioinformatics和PR等,以及頂級國際會議如NIPS和ICML.
|
|
 |
陳天石 博士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陳天石,男,博士,1985年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2005年和2010年分別于中國科大少年班和計算機學院獲學士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與計算智能。在IEEE/ACM
Transactions等重要期刊和ASPLOS、ISCA、HPCA、MICRO、IJCAI、AAAI等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關于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論文獲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ASPLOS'14的最佳論文獎,是亞洲研究機構首次獲此榮譽;關于多核處理器存儲一致性驗證的論文實現了大陸學術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HPCA上的首次突破。攻讀博士期間在演化計算理論方面的工作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12)、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011)、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2011)、中國科學院院長獎(2010)等榮譽。2014年入選CCF-Intel青年學者提升計劃。 |
 |
陳云霽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陳云霽,男,1983年生,江西南昌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正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他帶領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未來計算組,研制機器學習計算機。在此之前,他從事國產處理器的研發工作十余年,先后負責或參與了多款龍芯處理器的設計。他在包括ISCA、HPCA、ASPLOS、ISSCC、Hot
Chips、IJCAI、FPGA、SPAA、IEEE
Micro以及7種IEEE/ACM
Trans.在內的學術會議及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申請專利30余項。陳云霽國家級人才。他還作為負責人帶領科研團隊獲得了全國“青年文明號”和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的稱號。 |
|
 |
James Kwok 教授 |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Kwok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received his B.Sc.
degree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his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Kwok has served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from 2006-2012.
Currently, he i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the Neurocomputing
journal. |
|
|
 |
李航 博士 |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李航,男,博士,日本京都大學電子電氣工程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曾任職于日本NEC公司中央研究所,2001年至2012任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自2012年5月任職于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李航的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統計機器學習,及數據挖掘。曾擔任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ACM
Trans. on Asian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副主編,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等雜志編委等。 |
|
|
 |
李武軍
博士 |
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李武軍,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2003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工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14年1月加入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曾獲Google獎教金、南京大學登峰人才支持計劃(B層次)。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大部分發表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TKDE、ICML、NIPS、SIGIR、IJCAI、AAAI等國際知名期刊和會議上。現任《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青年副編輯,擔任TPAMI、TNNLS、TKDE、TPDS、TCSVT、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軟件學報等多個國際和國內知名期刊的特邀評審人,并擔任ICML、NIPS、IJCAI、UAI等多個國際知名會議的程序委員或者評審人。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重大項目等。 |
|
 |
馬毅 教授 |
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Yi Ma is a Professor
and the Associate
Dean of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China.
From 2009 to early
2014, he was a
Principal Researcher
and the Research
Manager of the
Visual Computing
group at Microsoft
Research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1,
he w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 is in
computer vision,
high-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and
systems theory. He
is the first author
of the popular
vision textbook “An
Invitation to 3-D
Vision,"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
2003. Yi Ma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Automation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in
1995,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EECS in 1997, a
Master of Arts
degree in
Mathematics in 2000,
and a PhD degree in
EECS in 2000, all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Yi Ma
received the David
Marr Best Paper
Prize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1999, the
Longuet-Higgins Best
Paper Prize at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04, and the Sang
Uk Le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with his
students at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n
2009. He also
received the CAREER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 2004
and th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from the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in
2005. He wa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PAMI) from 2007 to
2011.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the
IMA journal on
Information and
Inference, 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 an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He has served as the
chief guest editor
for special issues
for the Proceedings
of IEEE and the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He served
as a Program Chair
for ICCV 2013 and
will be a General
Chair for ICCV
2015. He is a Fellow
of IEEE. |
|
|
 |
唐杰 博士 |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唐杰,清華計算機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系科研辦公室主任。于2006年6月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康納爾大學、伊利諾伊香檳分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網絡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發表論文100多篇,Google引用4000余次,申請專利12項。榮獲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2012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科學家獎、2010年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40歲以下教師學術最高獎)、2011年北京市科技新星、IBM全球創新教師獎以及KDD’12
Best Poster
Award、PKDD’11 Best
Student Paper
Runnerup和JCDL’12
Best Student Paper
Nomination。研發了研究者社會網絡ArnetMiner系統,吸引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450萬獨立IP的訪問。擔任國際會議WSDM’15、ASONAM’15、SocInfo’12、ADMA’11程序委員會主席以及多個國際會議包括KDD’11-15組委會主席。 |
|
 |
王飛 博士 |
IBM 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王飛,男,博士,IBM沃森研究院醫療數據分析研究組研究員。他于2008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博士學位,并曾在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計算機系以及康奈爾大學統計系分別從事過博士后研究。其博士學位論文“圖上的半監督學習算法研究”獲得了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據挖掘,
機器學習及其在社會信息學以及醫療信息學中的應用。王飛博士已經在相關方向的頂級國際會議和雜志上(如ICML,
KDD, SIGIR, AAAI,
IJCAI, CVPR,
TPAMI)發表了超過100篇學術論文,并在KDD,
ICDM, SDM,
CIKM以及PAKDD等許多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過8次專題報告(Tutorial),組織超過10次研討會(Workshop)。并在相關領域著名期刊如DMKD,TKDD,IR以及TCBB上舉辦過5次專刊。其論文論文曾獲得ICDM
2010的最佳研究論文提名獎,SDM
2011最佳研究論文候選以及AMIA
2014轉化生物信息學峰會的Marco
Romani最佳論文候選。 |
|
|
 |
王立威 教授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王立威,男,博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本科和碩士學位,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獲博士學位。自2005年起在北京大學信息學院任教。主要研究興趣為機器學習理論。在機器學習頂級會議NIPS,
COLT, ICML和頂級期刊JMLR,
IEEE Trans.
PAMI發表論文多篇。其中2008年發表于機器學習理論最高會議COLT的論文On
the Margin
Explanation of
Boosting
Algorithms是中國大陸學者在該會議上的首篇論文。2010年入選AI’s
10 to
Watch,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學者。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目前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專委會委員。擔任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CST)等期刊編委。 |
|
|
 |
徐宗本 院士 |
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系統科學研究所
徐宗本,中國科學院院士、應用數學家、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1955年1月生于陜西省柞水縣,
籍貫安徽岳西。1976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數學系,
1982年和1987年分別于西安交通大學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稀疏信息處理的L(1/2)正則化理論,
為稀疏微波成像新體制提供了重要基礎。發現并證明機器學習的“徐-羅奇”定理,
解決了神經網絡與模擬演化計算中的一些困難問題,
為非歐氏框架下機器學習與非線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數量推演準則;
提出了基于視覺認知的數據建模新原理與新方法,形成了聚類分析、判別分析、隱變量分析等系列數據挖掘核心算法,
并廣泛應用于科學與工程領域。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CSIM蘇步青應用數學獎,
并在世界數學家大會(2010,
印度)上作45分鐘特邀報告。現為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基于視認知的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首席科學家。
主要學術任職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信息領域第二屆咨詢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可信軟件基礎研究”指導專家組成員、信息學部計算機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科技委數理學部委員、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大學數學》雜志主編、《工程數學學報》常務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系列教材”主編、《Asian
Information
Science-Life》、《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等其他10種學術期刊編委。 |
|
|
 |
俞揚 博士 |
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俞揚,男,博士,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助理研究員。分別于2004年和2011年獲得南京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演化計算、機器學習、強化學習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KDD等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擔任了IJCAI,
KDD, ICML, PPSN,
GECCO,
CEC等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EEE
TEC,
TCS等雜志的審稿人。獲得PAKDD'08
Best Paper, GECCO'11
Best Theory Paper,
KDD'12 Best
Poster等獎勵;博士學位論文獲得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1年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獎勵。 |
|
|
 |
張志華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張志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曾經在2012年10月-2013年7月擔任浙江大學統計科學交叉中心的副主任,2011年6月-2012年6月獲得Google
Faculty計劃資助并為Google的訪問科學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貝葉斯機器學習、大邊界與稀疏學習方法、大數據的計算與應用等。先后在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Pattern Recognition等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雜志和Bayesian
Analysis,
Statistical Scienc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raphical
Statistic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atistics
and Computing等統計學雜志上,以及在NIPS,
ICML, UAI, AISTATS,
AAAI, CVPR, IJCAI等國際計算機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70余篇。他現在是美國“數學評論”的評論員,并擔任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的執行編委(Action
Editor)。 |
|
|
TCR (Top Conference
Review) Session 報告專家(按姓氏拼音序)
More To Be Added
|
|
 |
陳天石 博士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陳天石,男,博士,1985年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2005年和2010年分別于中國科大少年班和計算機學院獲學士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與計算智能。在IEEE/ACM
Transactions等重要期刊和ASPLOS、ISCA、HPCA、MICRO、IJCAI、AAAI等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關于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論文獲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ASPLOS'14的最佳論文獎,是亞洲研究機構首次獲此榮譽;關于多核處理器存儲一致性驗證的論文實現了大陸學術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HPCA上的首次突破。攻讀博士期間在演化計算理論方面的工作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12)、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011)、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2011)、中國科學院院長獎(2010)等榮譽。2014年入選CCF-Intel青年學者提升計劃。 |
|
|
 |
耿新 教授 |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耿新,博士,教授,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別于2001年和2004年在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和工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得澳大利亞Deakin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近年來,在這些領域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0余篇。現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委員、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常務委員、江蘇省微型電腦應用協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常務委員。 |
|
|
 |
何曉飛 教授 |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何曉飛,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IEEE高級會員。200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美國芝加哥大學,獲計算機博士學位;之后加入美國雅虎公司,任職研究科學家;2007年作為人才引進加入浙江大學,任職教授;曾獲1999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近年來主要從事人工智能、互聯網數據挖掘及計算機視覺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共被他人引用8000余次,其中兩篇代表性論文分別被他人引用上千次。現/曾任7個國際SCI學術刊物的編委,包括IEEE
TKDE、IEEE
TCYB、CVIU等。曾近30次擔任國際會議的大會主席、副主席及程序委員會委員。獲得2012年人工智能頂級國際會議AAAI的最佳論文獎,以及2010年多媒體領域國際頂級會議ACM
Multimedia的最佳論文提名獎。
|
|
|
 |
林宙辰 教授 |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
Zhouchen Lin
received the Ph.D.
degree in applied
mathematic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0. 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at Key
Laboratory of
Machine Perception
(MOE), School of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Chair
Professor a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nd a
guest professor a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fore
March 2012, he was a
Lead Researcher at
Visual Computing
Group,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He
was a guest
professor a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a
guest researcher at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graphics,
machine learning,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and
optimization. He i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Vision and
IEEE T-PAMI, and a
Senior member of the
IEEE. He served
CVPR2014 as an area
chair. |
|
|
 |
王立威 教授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王立威,男,博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本科和碩士學位,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獲博士學位。自2005年起在北京大學信息學院任教。主要研究興趣為機器學習理論。在機器學習頂級會議NIPS,
COLT, ICML和頂級期刊JMLR,
IEEE Trans.
PAMI發表論文多篇。其中2008年發表于機器學習理論最高會議COLT的論文On
the Margin
Explanation of
Boosting
Algorithms是中國大陸學者在該會議上的首篇論文。2010年入選AI’s
10 to
Watch,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學者。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目前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專委會委員。擔任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CST)等期刊編委。 |
|
|
 |
薛向陽 教授 |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薛向陽,博士,教授,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現為IEEE/ACM會員,CCF理事,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形圖像學會多媒體專委會副主任。現擔任《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探索》和《IEEE
Transaction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編委。主要研究圖像視頻分析與檢索。 |
|
|
 |
楊強 教授 |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及香港科技大學
楊強,華為公司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他是AAAI
Fellow, IEEE Fellow,
AAAS Fellow, IAPR
Fellow和ACM杰出科學家。主要研究興趣是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楊強于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獲得學士學位。分別于1985年
和1987年畢業于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計算機系和天文學系,獲得雙碩士學位。于1989年畢業于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自1989年到
1995先后任滑鐵盧大學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95年到2001年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澤(Simon
Fraser)大學先后任副教授,正教授一職,同期擔任NSERC工業研究主任。自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先后任副教授,正教授一職。他出版過三本書,發表了300多篇關于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的論文。在2004年和2005年,他指導的隊伍贏得了KDDCUP等比賽的冠軍。他曾受WSDM2013,
SDM2012, IJCAI 2009,
ACL 2009 和ACML
2009等著名國際會議的邀請在會議上做主題演講。在2010年7月,當選為ACM
人工智能協會(SIGART)的副主席。楊強是多本國際期刊的編委,是ACM
TIST的創始主編,是IEEE
Intelligent
Systems,IEEE TKDE
(2005-2009),AI
Magazine
等期刊的編委。此外,他也是很多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相關會議的組織者以及程序聯合主席,如
2012年在北京舉辦的ACM
國際數據挖掘大會(KDD) 的會議主席,
以及ACM KDD 2010,ACM
RecSys 2013, ACM IUI
2010
等會議的主席。他是國際人工智能大會(IJCAI)
的董事會成員和2015年在阿根廷舉辦
IJCAI 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
|
|
|
 |
張長水 教授 |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張長水,男,1965年生,河北人。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自動化系主任。1986年7月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7月—1994年12月,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任講師;1995年1月—2000年8月,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任副教授;2000年9月起,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任教授;2001年起,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目前擔任學術雜志《Pattern
Recogn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學報》
編委,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研究興趣包括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復雜網絡等研究領域。近年來主要集中于半監督學習和基于間隔的學習的理論,方法及應用方面。自2007年以來,圍繞上面工作發表論文中被SCI索引的文章有55篇,在國際優秀雜志發表論文55篇,在一流國際會議:ICML,NIPS,KDD,CVPR,IJCAI,AAAI等發表論文32篇。論文被Web
of
Science引用共275次,其中他引211次。
|
|
|
 |
周志華 教授 |
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周志華,南京大學教授,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IEEE
Fellow,IAPR
Fellow,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模式識別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獲發明專利十余項,在領域內一流國際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發表論文百余篇,被引用萬余次。先后擔任十六種SCI(E)期刊的執行主編、副主編、編委等。三十余次國際會議主席或領域主席,亞洲機器學習會議發起人。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IEEE計算智能杰出青年成就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已培養畢業博士生9名,碩士生20余名,學生獲全國優博1次,CCF優博6次、江蘇省優博/碩7次、微軟學者7次。 |
|
|
 |
朱軍 博士 |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Dr. Jun Zh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His principal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for
solving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artificial and
biological learning,
reasoning,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high-dimensional
and dynamic worlds.
Prof. Zhu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his
advisor was Prof. Bo
Zhang. He did
post-doctoral
research with Prof.
Eric P. Xing in the
Machine Learning
Department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is
current work
involves both the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including
theory and
algorithms for
probabilistic latent
variable models,
sparse learning in
high dimensions,
Bayesian
nonparametrics, and
large-margin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ata
mining, and
multi-media data
analysis. Prof. Zhu
has published over
50 peer-reviewed
papers in the
prestigious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 including
ICML, NIPS, KDD,
JMLR, PAMI, etc. He
served as Area
Chairs or Senior PC
members for ICML
2014, UAI 2014, NIPS
2013 and IJCAI 2013.
He i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IEEE
TPAMI. He is a
recipient of the CCF
Distinguished PhD
Thesis Award,
Microsoft
Fellowship,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I's 10 to Watch"
Award, NSFC
Excellent Young
Scholar Award, and
CCF Young Scientist
Award. 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221 Basic Research
Plan for Young
Talent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