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召開學習會議
(通訊員 劉昕雨)11月12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中學習。學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學院黨委委員和部分教工黨支部書記等13名同志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書記楊光暐主持。
會議邀請井岡山東方紅干部教育學院副院長陳定才教授作“走進井岡山精神”的專題講座。陳定才教授詳細介紹了井岡山根據地發展壯大的革命歷程,重點講解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偉大井岡山精神內涵。講座后,與會人員集體學習了教育部黨組書記、教育部長陳寶生同志《統一思想 凝聚共識 著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校黨委書記查顯友同志《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奮力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的講話精神。
楊光暐表示,在井岡山這片紅色革命根據地上,陳教授帶領大家重溫中國革命和人民軍隊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歷史階段,深刻詮釋偉大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對指導現實工作有著重要意義。習總書記提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希望班子成員、黨委委員、支部書記銘記先烈功勛,不斷弘揚和傳承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激發奮進力量,結合本次培訓收獲,認真思考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
楊光暐談到,教育部召開黨組會暨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教育戰線貫徹落實工作。學校黨委書記查顯友作《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奮力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專題報告,要求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堅持“四個面向”戰略要求,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建設;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引領引航。楊光暐提出,井岡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一以貫之,都是敢闖新路的精神,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希望班子成員、各支部將學習全會精神覆蓋到全體黨員、干部,準確把握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重要目標和終點任務,主動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和社會服務需求,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學院 “十四五”規劃中,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積極性,凝聚力量,奮力前行。
廖桂生表示,參加專題培訓和學院理論中心組關于井岡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有三點體會,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正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使以毛澤東和朱德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中國共產黨人和社會精英,毅然放棄大城市和優厚的生活條件,來到井岡山點燃革命圣火。新時期,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學習,要把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著追求和對艱難險阻的勇敢擔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行穩致遠。二是道路方向很重要。毛澤東立足中國國情,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此星火燎原,從勝利走向勝利。我們要傳承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十四五”規劃中教育和科學規劃,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不斷推進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難題。三是依靠群眾,凝聚力量。井岡山人民傾其所有支援紅軍,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革命根據地。新時期,學院全體教職工要發揚光榮傳統,共同奮進,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電院力量。
梁繼民談到,通過培訓和學習,對弘揚井岡山精神、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學院十四五規劃,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學習井岡山精神,重要的一點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學院近年來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仍必須清醒的看到,學院在新興學科方向建設、青年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規劃。其次,通過重溫“三灣改編”的歷史,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充分體現了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對我黨我軍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結合學院實際,在制定學院“十四五”規劃中要強化思想引領,著力加強學科規劃、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有效推進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和雙一流建設成效。
黨委委員周佳社談到,楊光暐書記帶領大家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之際,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以井岡山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配合學校、學院做好十四五規劃,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及今年疫情對教學帶來的沖擊,以“識變,應變,求變”為精神動力,大力開發與嘗試信息化教學及“AI+教育”,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打造實驗金課,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