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開展“守初心、探校址,重走紅軍路” 專題培訓活動
(通訊員 劉昕雨 楊峻瑋 王丹)根據《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總體要求和《學院90年校慶工作規劃》,11月10日-13日,電子工程學院黨委以學習“四史”、尋本溯源、邁向一流為目標,組織學院班子成員、黨委委員和教師黨支部書記等赴江西南昌、瑞金和井岡山開展“守初心、探校址,重走紅軍路”專題培訓。
首先,學員們來到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南昌市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武裝革命的道路。重溫八一起義歷史,追尋人民軍隊的紅色起點,感受革命戰爭的歷史烽煙,大家紛紛表示要賡續革命先輩的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為雙一流建設貢獻自身力量。
隨后,大家踏上見證改革初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小平小道”。“小平小道”陳列館位于南昌市新建區望城鎮省莊村。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鄧小平同志和家人在這里勞動、生活了3年零4個月,也正是在這條田埂鋪出的小路中,探索出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為改革開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江西瑞金,同志們懷著激動心情參觀王諍等同志領導下創辦的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和學校發源地寧都縣小布鎮,實地重溫“半部電臺起家、長征路上辦學,小布祠堂授課、蘇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續寫”的西電辦學史,體會革命先輩的辦學初心與艱辛。學院班子成員、支部書記紛紛表示要秉承西電紅色基因,從“一部半電臺”再出發,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貢獻自身力量。
滔滔贛江,巍巍井岡。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講解員解說畫面、視頻、展陳實物,直觀重現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重走井岡山紅軍挑糧小道,在黃洋界保衛戰遺址,同志們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辛和斗爭精神。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家懷著崇敬肅穆的心情,整齊列隊,向在井岡山斗爭犧牲的4.8萬名革命先烈敬獻了花圈,默哀鞠躬。學院黨委書記楊光暐同志帶領參加培訓的全體黨員,在革命烈士見證下,重溫入黨誓詞。
在“十四五”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間點開展本次培訓,旨在深化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意識,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以黨建引領學院文化氛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促進“雙一流”建設再上新臺階。